济南,5月14日:据说“看新闻可以赚钱”。事实证明是这样的…
“看新闻可以赚钱”和“任何时候取款都没有限制”.最近,类似的新闻应用广告经常出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新华社观点记者的一项调查发现,许多声称“通过看新闻赚钱”的应用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格,“新闻”大多是垃圾信息,如好奇心和八卦。所谓“看新闻可以赚钱”只是一个广告噱头。高金币只能打几美分的折扣,现金取款面临各种各样的程序。
记者实测:广告频现网络,“能赚钱”有诸多限制条件
济南市民刘希同最近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一则名为“淘淘”的新闻应用广告。广告声称看新闻可以赚零花钱,一天可以赚几十元,新注册的用户也可以得到18元的红包,可以在同一天兑现。
刘希同下载后发现,不仅需要绑定微信号和手机号码,还需要完成平台规定的各种任务才能赚取金币。“广告声称赚钱很容易,但实际过程非常复杂,收入显然与宣传不一致。”刘希同说。
记者走进一个简短的视频平台浏览了十多分钟,几个带有“赚钱”噱头的新闻应用广告相继出现,如“有趣的标题”、“闪电框”、“蚂蚁标题”、“微鲤鱼造型”、“小鸟造型”。一些应用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淘淘”和“微鲤鱼造型”等应用的下载量已超过40万。
一些受访者表示,“看新闻赚现金”等广告吸引了很多人下载相关应用,因为广告经常使用“首次注册奖励5000金币”和“登录奖励1000金币”等口号。
记者下载了几个相关的应用程序,发现所谓的金币并不等同于现金。广告中声称的大量金币被兑换成现金,通常只有几美分,只有在总共赚到30元后才能兑现。一些应用程序还在广告中声称“挂断5分钟,取出10多元”。记者发现测试后无法实现。
记者发现这类应用程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用户权限要求过高和手机设置改变。许多应用程序要求用户在打开前能够阅读地理位置和地址簿信息。记者在测试中发现,在打开一个应用程序后,他的手机锁屏壁纸已经变成了软件背景。解锁屏幕后,会出现一条不间断的弹出消息,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有的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有的以奖励的名义发展下线
reporter调查发现,虽然这类应用程序打着新闻信息的旗号,但平台上有很多粗俗的信息。记者最近打开了“淘大标题”,找到了首页推荐的内容,标题是“在业余时间用手机添加微信,教你如何在家赚钱”"这个女人愤怒地离开了家,晚上回家时看到了这一幕。"奶奶一眼就看出保姆和儿子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主要是为了八卦和好奇。一些内容还播放黄色边框球,并附有诱人的图片。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条例》,通过申请等形式向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然而,记者在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主页上进行了查询,未能在“淘淘”和“易克妍”等多种应用上找到相应的资质。
记者的调查发现,一些应用程序还鼓励用户以“接受弟子”的名���离线开发,获得各种高额回报,以吸引更多用户。一些应用程序规定,首次邀请朋友赠送10,000枚金币,邀请朋友再赠送30,000枚金币来完成相应的任务。离线开发的一些回报甚至更诱人。宣传页上说,一个用户被邀请返还6元,100多个用户被邀请返还高达8500元。
业内人士说,离线开发是有回报的,但事实上有很多问题。老用户邀请新用户后,他们就
违规App亟待规范
自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公安和互联网信息部门已经开始打击这种应用。在今年3月贵阳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李某开发了一款名为“快速阅读向导”(Flash Reading Wizard)的应用程序,声称在该软件上阅读新闻每天可以赚取40元至80元不等的收入,并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宣传。在获得了大量网民的信任后,他们借此机会向用户出售“激活卡”,当他们被发现时,涉案金额高达100万元。
相关专家认为,一些以“看新闻能赚钱”为噱头的应用传播了大量垃圾信息,过分要求用户权利和获取个人信息,扰乱了新闻阅读市场的秩序。
匡文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认为不具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格的应用应该被更深入地调查和处理。各种手机应用市场也应尽快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从货架上处理非法应用。
赵占领是北京支林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说,鼓励离线用户的发展已经在老用户和新用户之间建立了一个层级,而“金钱链”是通过根据参与者自己直接和间接开发的离线用户数量计算和支付报酬而形成的。有些模式类似于金字塔计划的要素,这种行为应该尽快得到规范。像
匡文博这样的专家建议读者应该抵制金钱的诱惑,鼓励离线应用的发展。要加强识别低俗违法内容的能力,一旦在平台上发现谣言、色情等信息,积极向主管部门举报,避免腐败和薄利多销而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帮凶”。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