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空间”空间论坛在成都举行。记者从论坛了解到,中国将建立首个“人工智能星座”。该星座将由192颗配备智能脑系统的卫星组成,这将大大提高卫星的数据处理能力,促进中国卫星数据产业的智能化和商业化发展。我国将要建设的人工智能星座将采用5米、1米和0.5米的多分辨率遥感卫星混合布局设计,共有192颗卫星。卫星采用人工智能模块,使卫星能够识别空间轨道上的云和雾。卫星可以独立处理拍摄的照片,直接过滤掉由于天气影响没有返回值的卫星图像,只将有效的图像和数据返回地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卫星数据返回的效率。国家卫星空间人工智能星座创新技术总监王龙:我们已经为卫星制作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解释我们在卫星上拍摄的照片的内容、特点和可用性,以决定是否上传。可以说,以前的卫星仍然是一个遥控装置。它不是完全“无人驾驶”。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个星座能够变得“无人驾驶”。卫星网络将于2021年完成。根据该计划,该星座将于2021年完成卫星联网,在环境监测、防灾减灾、交通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杰罗姆-1将在不久的将来首次飞行。此外,记者了解到,未来将发射星座的中国新型商用火箭“界龙1号”(Jielong-1)也将在不久的将来首次飞行。这款小型固体火箭源自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可在500公里轨道上运载200公斤,满足一箭、一星或多箭的发射要求。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